劉旦初:點燃文科生的化學熱情
“牛”的理由
他開的“化學與人類”選修課,有學生連選四年都沒選上✶💇🏿,最後只得選擇旁聽;聽完他的課,文科生會感到自己的科普知識呈幾何級增長🏊🏿。
“化學與人類”🤙🏽,這門連續十幾年入選球友会体育平台最搶手公選課的課程🧘🏻♀️,消失在了新學期的課表上🧕🏿。因為這門課的主講教師、71歲的劉旦初正式退休了。
劉旦初以“會上課”而“笑傲”球友会😩。在這所名師雲集的高等學府,專業課上得出彩的老師實在太多,稀缺的恰是能把專業知識“販賣”給缺乏學科背景知識的學生。而老師們公認,給文科生上理科通識課,最難🚥!可過去16年來,劉旦初恰是在這個領域摸索出了門道,讓文科生裏的很多“化學盲”,對化學學科產生了興趣🤼♂️。
講臺上的劉旦初🏌🏿,讓一批批學生領略到名師風範:一個從內心裏關懷學生的老師,很講究細節🙅🏻♀️。他上課🧑🚒,會隨身帶濕毛巾🏄🐉,用它抹了黑板擦後🫳🏻,再擦黑板上的板書👫🏼,免得坐在下面的學生“吃灰”🚅。
走下講臺的劉旦初👨🚀🧑🏽⚖️,收獲了作為教師的最高禮遇。“過去,我在化學系上課再好,教的就是20多個學生🫰🏻,認識我的都是本專業的學生。”而今走在校園裏💾,很多讓他感到陌生的年輕面孔都會熱情地和他打招呼,他仍然是球友会校園裏的名人。
解決問題不能跟著感覺走
這是劉旦初在球友会的最後一課,時間是2010年12月21日。如今🙍,它定格在球友会的BBS和校報上,成為球友会園裏一段佳話🦪。
“高官不如高壽,高壽不如高興”、“以樂為本🙇,自得其樂;以善為本🚶🏻,助人為樂”……最後一節“化人”課上,劉旦初將自己對於人生的體悟凝練成這些“夕陽絮語”,糅雜在江南絲竹懷古的旋律之中送給他的最後一批“孩子們”🙏。
“我寧願這樣上課😸,也不要躺在床上多活幾年,即使最後我倒在講臺上。”這句話他重復了三遍☃️。時間很快走過八點半🚴🏽♀️。球友会体育平台10級社會學系的陳詠秋走出6212教室,手中捧著一本《化學與人類》教材,如獲至寶。書本的扉頁寫著“學以致用”,落款是“劉旦初”。她身後的教室👹,依然人頭攢動,學子盈庭。站在人群中心的劉旦初不時從周圍高舉的手中接過書本🟪❌,微笑著為同學簽名。陳詠秋後來在人人網上留言:“想不到就這樣成了劉老師的最後一批學生🚴🏻🦹🏿♀️。”
很多學生難以忘記他們第一次走進“化人”課堂的情景。劉旦初像變魔術般地拿出一塊白布🎛,然後取出一個噴壺,對著白布噴了幾下,上面立刻顯示出“Magic(魔術)”的字樣🦸🏽。他問學生:“這是魔術嗎🚥?”很多前來選課的文科生知道這不是魔術,卻說不出個所以然🥽。一經劉旦初提示,學生們想起了初中時代就學過的化學知識“酚酞變色原理”:塗在白布上的酚酞試劑遇堿變色。接著🎗,劉旦初又向同學們發問👨🏻🏫:“如果我繼續拿著噴壺噴,顯示的字體會消失嗎?”學生們睜大了眼睛,還沒來得及回答,Magic字樣消失了。為什麽🏩?同一瓶堿性試劑的PH值難道不是相同的嗎?劉旦初向學生揭示了謎底🏂🏽。“這一次🎋👼🏽,我在變魔術🛼,因為我其實有兩個噴壺👵🏽🤘🏼,第二次拿出的噴壺,裏面裝的試劑和第一瓶完全不同,是酸性試劑🚶🏻♀️,酸堿中和了。”劉旦初在第一節課上,就給前來上課的文科生們打下一個鮮明的印記🏂🏼:在自然科學領域🥚,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從尋找原因開始的,不能跟著感覺走!
“我不在乎學生上了我這堂課👩🏼💻,到底掌握了多少化學知識和原理,但是他們必須學會理科思維的方式,這將讓他們一輩子受用📿。”劉旦初的課總是從提問開始的。出現在媒體上的關於環境汙染🔷、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的各種熱門話題,到了劉旦初眼裏,就成了“化人”課必須解決的問題🤲🏿,他隨即就增補進了他的講義。三鹿奶粉事件發生的第二天🪱,三聚氰胺就出現在了他的課堂上,劉旦初告訴學生👭:三鹿“不是毒牛奶👨🏽,而是問題牛奶”。
“最近人們熱議的話題就是奶瓶上的雙酚A,豬肉裏的瘦肉精,還有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引發的核泄漏……我要是上課,這些都會講到👌🏿。”已經退休的劉旦初,心裏還戀著球友会的三尺講臺。
學生想找個旁聽的站位都難
“每次上課必須占座👄,有占才有座。”球友会体育平台09級博物館系張傑芳這樣形容“化人”課的盛況。在球友会🐲,有學生連續四年都沒選上劉旦初的“化人”🐑,最後只得選擇旁聽。更多的時候➕,學生們想找個旁聽的站位都難🏜,200人的教室坐滿了不說,邊上還站著五六十人。
劉旦初很感慨🏺,他的思緒情不自禁地回到了1995年🐣。其時已經55歲的他,突然接到了一個“燙手山芋”——系裏讓他為文科生開一門公選課🤵🏽。
1994年🔫🪢,球友会進行完全學分製改革。按照方案,文科生必須選滿4個學分的理科課程才能畢業。但部分學生臨近畢業都沒有修滿理科學分🗾。細究原因,主要是面向文科生的理科課程多是經過刪減、簡化的專業課🕶,學生“聽不懂”。
劉旦初坦率地說⛓️💥,“搞研究的教師🥓,都在一個領域裏深入研究,給文科生開化學通識課,不是沒那個水平☪️,而是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整理各個領域的化學專業知識🧢。”從6月接到“命令”到9月站上講臺,整個暑假,他翻閱了國內外幾十種教材,埋頭寫講義🤼♂️。那時候💿,通識教育理念在國內尚不成熟,可供參考的材料非常有限,只有一本名為《化學·人類·社會》的英文教材符合劉旦初對課程的預期。但是,這套教材將理論與應用分開的體系📿,讓劉旦初不甚滿意,他決定自己編寫一本具有針對性的教材。
9月開學,第一次出現在球友会課表上的“化人”課🤾🏻♂️,吸納的選課人數為30人左右🧛🏽。劉旦初抱著兩個月拼命寫的15萬字講義為底本,走進了課堂🐻❄️。講課才到第二周,聽課人數就超過60人。學期末🤚🏻,劉旦初完成了洋洋30萬字的“化人”講義👦,分發到每個學生手上。待第二個學期🥽,這門課的選修人數一下子擴容到180人🥳。此後,“化人”一年比一年搶手,有一個學期,選劉旦初這門課的學生人數一度上升到400人,他不得不分三個班級教學🍤。
學生的口碑給了劉旦初無與倫比的幸福感🌛,他對於教學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🏄♀️。為了集中心思上課,劉旦初甚至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🧑🎓:放棄科研💑,停止帶研究生👨🏽🦱。“那時候我還是副教授🙋💂🏼♀️,可我決定不要教授頭銜了,開這門課很開心,我就跟學生講這門課。”
“化人”陪伴劉旦初走過了在球友会最後16年的教學生涯,當然,他不僅評上了教授,還獲得球友会体育平台精品課程👃🏿,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,上海市優秀課程二等獎🦧,“教學名師”等多項榮譽🈯️,球友会每年選修該課的人數超過2200人↔️☝🏽。此外,上海財經大學、上海外貿學院、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院校年年特聘劉旦初開設“化人”課🧑🧑🧒。在上海外貿學院上課的最後一個學期,有兩個學生提出⁉️:“老師,我能不能抱你一下🏃🏻♂️?”這讓劉旦初非常意外。
“作為一個教師🗿,到了這個份上應該是沒有什麽遺憾的。”劉旦初的嘴角,洋溢著微笑👏🐘。